第二十二章三军立(一)

推窗看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新宋之水浒杀神最新章节!

    回到山寨,王林才知道,自己短短一个多月的东京之行,梁山又添新人,史进带朱武、陈达、杨春并八百余喽啰已到梁山。

    因为生辰纲被劫,蔡京还是发下文书,因为是在济州府界内出的事,文书自然落到了济州府尹身上,这济州府尹手下揖捕使臣何涛也是一个有本事,几天功夫就查到了白胜身上。这厮完全就是一个白痴,连个遮掩都无,就那么大大方方的吃喝嫖赌起来,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富豪,好似昨天那个穷矮挫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似的,不被查出来才是见了鬼。

    这白胜也是毫无悬念的供出了晁盖,由此宋江也完成了原本属于他人生中最大的一笔政治投资,通知了晁盖,晁盖带吴用、公孙胜、刘唐投奔梁山。

    而那辽东十数位少年,王林也了解了他们的情况。

    经历了与金国的几次大战之后,已经损失了数十万军队的辽国再也难以在契丹族群中征集足够的兵源来对抗金国,毕竟,辽国最鼎盛时期的人口也不过九百万,而其中近四成是辽地汉人,所以只好征集辽地汉人建立汉军,取名怨军,取辽地深金人荼毒,仇怨甚深,以图报仇雪恨之意。

    董琬儿的父亲董小丑本是辽地豪族,先是散尽家财,组建义兵对抗金军,后被辽国任命东南路怨军统军大将,因为在一次与金人的作战中失利,被处死,部将本就是董小丑招募的义兵为主,亦多受牵连。其部将董仲孙、罗青汉不满主将被杀,复受迫害,起兵反抗,天祚帝耶律延禧派都统耶律余睹、萧干平叛,此时,辽国哪还有多少平力用于内战,所以萧干收买了怨军将领郭药师,郭药师带部下于夜间袭杀了董仲孙、罗青汉并一众亲信,威服其部众,董家部曲带着董琬儿等一众遗孤乘舟泛海,逃往大宋,不想郭药师本着斩草除根的想法,一路追杀,最后,所有部曲舍命拦阻,以全部战死为代价,为这帮少年争取到了逃离的时间。

    董琬儿这一行人虽是少年,但亦个个多经战阵,这也是王林看他们个个彪悍的原因所在。

    因梁山势头凶猛,周边小寨并周边乡野好汉陆续来投,梁山总人数已达两万余人,随着人员的增加,难免有泥沙俱下之流,打架斗殴,调戏良人,喝酒闹事的也多了起来。

    经历了清风山之战的王林,对于当前面临的危机当然心知肚明。如果不加约束如此发展下去,梁山就是大一号的清风山,毫无前途可言,朝廷只要空出手来,调一支精锐西军,就可以灭了梁山,一如自己五十骑灭了清风山一样。

    考虑再三,王林征求了几派主要人物的意见以后,决定招开梁山第一届主要头领大会,就各军编制员额头领进行了分工,以便统一思想,划定红线,以求为梁山发展打下基础。

    这一日,梁山主要头领、头目齐集聚义厅,第一届梁山大会隆重开幕。

    待众头领安坐,王林开口说道:“众位头领,如今梁山已是今非昔比,豪杰云集,人丁兴旺,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众头领都看在眼里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几天我一直在考虑梁山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如何走,怎样才能给众兄弟带来一个美好的前景。考虑了许久,才决定开这个召集众头领,想说一说我对如何才能练就一直常胜铁军的思考,同时,就各头领的职责进行一下明确。”

    众头领听闻,均满怀热望,抬头看向王林。朱武等少华山众头领相信史进,跟了来梁山,到了梁山以后,见梁山确是兴旺,但心中毕竟忐忑,自己这几百人汇入梁山,直似溪流入海,太不显眼了,加之王林回山以后,对自己极为热情,但接下来的几天内,并未明确他们的位置。晁盖倒是个无所谓的,上山以来,与一众豪杰切磋拳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此正是晁盖平生所愿。吴用自认天文地理、行军布阵无所不晓,一身本事却无处施展,一直郁郁,本就是个不安分的性子,看这梁山景象,是要做大事的,听王林要明确各头领分工,心中不由急跳起来。史进、鲁达更是急切,上山以来,看林冲、宋万等每日里统领各军,训练操演,早就急不可耐,想要自己的部属。

    “哥哥快说说,洒家管多少人马!”花和尚立马接口说道。

    王林说道:“提辖且莫急躁,必有哥哥一军人马的。”鲁智深听了才安静下来,众人想想,王头领素来爱才如渴,必不会寒了众兄弟的心,也都不再乱想。

    王林看大家安静下来,才接着说道:“众位头领或是智深如海的谋略之士,或是武艺高强的江湖好汉,或是精于战阵杀伐的统军将才,俱为当世豪杰。”

    众好汉已知王林精于武技,得卢俊义称许,晁盖也是满口称赞,把梁山经营的如此兴旺,更加以义气深重,都是极为钦佩,见哥哥对自己一众人等如此看重,自是心中高兴。

    “在明确各头领之前,先说说战斗能力的问题。这大宋自立国以来,与辽国、与西夏多有交战,常有败迹。尤其与辽国,自太宗以降,几乎未尝胜利滋味。河北、河东三路,均有畏敌之意,视契丹为虎狼之师,以具数倍兵力,竟不敢与敌接阵。是不是我汉儿真的不如这北虏蛮族呢?我说不是的,汉唐之时,有一骑抵五胡之说,我汉家男儿,战阵之上,以一敌五,胡虏鲜敢对阵,极盛之时,胡虏望风皆遁。

    那么,为什么到了这大宋,军队就如此不堪了呢?是因为将领无谋,凡将皆贪,是因为军不足食,军无士气;更为重要的是军队无魂,人无魂则灭,军队无魂则弱,弱则逢战必败。

    大宋自太祖定制,施的是重文轻武的国策,武人地位逐年下降,到了这赵官家即位,更是不堪,掌管天下禁军的,是一个踢球的弄臣高俅,带领我大宋精锐西军的,是一个内廷近侍童贯,逢战之时,行军布阵,冲锋杀敌,一众军中将领皆要听这些不通军事的弄臣宦官指挥,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无数前辈用血肉总结出来的警句,他们竟然完全看不到。

    也许,他们本就自认名将吧。可是,这一次次的战败难道没有警醒吗!

    这些军中将校会想啊,既然老子说了也没有用,那就不说,不说即不会去思考,近两百年重文轻武的政策,就是这样一点点扼杀了军队将领的思想,把将校也变成听令而行的军士。将领无谋,始于此弊。

    军士呢,我大宋施的是募兵制,一人当兵,全家吃粮,朝廷每年拿四五千贯来养这百万军队,本应是钱粮充足的。可是,这四五千贯本应花用在军士身上钱粮,最后落到军士身上的又有多少呢。

    十不存一吧!文臣武将皆将军备军饷视为私家财货,层层克扣之下,禁军厢军连求一温饱都不得,可况家人。军不足食,家庭困顿,何以练精兵,何以安军心。军士地位更是低下,贼配军之名无处不响,被世人如此轻贱,再加冻饿如此,如何能有临阵效死之心。

    更为可悲的是,因为这大宋近两百年来对北虏逢战皆北的境况,已将视北虏如虎狼的种子深深的种在了我大宋军民的心中,现在莫说一汉抵五胡,就是以同等军力敢于向北虏冲阵的好男儿还有多少。同样,积累二百年的胜利,北虏已我视我汉儿弱如猪羊,皆可任其宰割。思想汉唐盛世荣光,此情此景是何等的令人心伤。

    所以,只有敢战之士,只有逢战存效死之心的猛士,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是重振我汉家雄风的战士。

    可是,畏敌的种子已经种下,就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去除的了。但是不是难以去除,我们就不去做了,我说就从我们做起,从在坐的梁山众位好汉做起。

    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严肃军纪,二是提高军人地位。

    首先从纪律抓起。只有纪律严明,才能得堂堂之师。当所有的将领,所有的军士都能闻鼓而进,无论前面是刀山火海还是万丈深渊亦一往无前时,我梁山军才具备战胜一切敌人的基础。

    所以,我们军纪就立在这里,很简单,只有七条:临阵不前者,杀!临阵怯逃者,杀!延误战机者,杀!投敌叛变者,杀!泄露军机者,杀!凌虐平民者,杀!战俘不遵号令者,杀!是为七杀令,会后大家讨论,没有异议的话,这便是军纪,梁山上下,自我而始,人人皆要遵守,违者必杀之。

    其次是军人地位问题。这又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给军人合适的待遇,让我们的军士和他们的家人能够丰衣足食。现阶段,梁山实行的是计划体制,衣食医药皆由山寨供应,所以现阶段军人百姓所发的是补贴,补助他们在山寨供应之外的一些需求。以后,等我们有了更大的地盘,有了更多的钱粮来源,这个标准还是要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