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宽仁,康熙的帝王之道。金幕第二次评比正式开始

张石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弘历傻眼了。

    他是想过皇爷爷会生气,也想过自己会被骂。

    毕竟一部盘点视频放在这里,想要骂的话,理由不要太多。

    但弘历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的皇爷爷,骂得竟然这么难听!

    大清的唯一机会?

    弘历身体颤抖,不敢说话。

    康熙脸上带着失望的表情,摇头道:

    “有满蒙一体在,汉化就不可能实现。”

    “想要废除满蒙一体,准噶尔又是心腹大患。”

    “唯一的机会,就在灭掉准噶尔,把所有蒙古人都纳入大清治下。”

    “那个时候,就是大清汉化的绝佳良机!”

    听着康熙的话,弘历身体一震。

    汉化的绝佳良机?

    胤禛深吸一口气,明白了什么,下意识地补充了一句:

    “只要灭掉准噶尔,满蒙一体的国策就可以改了。”

    康熙缓缓点头:

    “对,所有蒙古人都是大清的子民了,控制他们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弘历忍不住了,给自己辩解了一句。

    “皇爷爷,可若是废除满蒙一体的国策,难道就不担心蒙古人的叛乱吗?”

    康熙皱起眉头,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开口:

    “蠢材!”

    “大清转向汉化,走的是什么?是满汉一体!”

    “汉人有多少,蒙古人有多少?”

    “满人皇族得到了一万万汉人的帮助,难道还压不服这区区几百万的蒙古人?”

    说到这里,康熙悠然开口:

    “朕宽仁了六十年,天下的百姓纵然不喜欢满人,但也一定会觉得朕这个皇帝还不错。”

    “当朕全面转向汉化,所有的汉人不说心悦诚服,至少也愿意承认朕的统治。”

    “就好像当年北周的宇文泰全面汉化,最终鲜卑人融入了华夏,在隋唐成为了人上人。”

    “等满汉彻底一体,那大清就是华夏,华夏就是大清,再也不分彼此,再也不会有什么异族!”

    胤禛听着康熙的话,心中震动不已。

    原来这才是父皇的打算。

    原来这才是宽仁的真谛?

    胤禛突然灵机一动,开口道:

    “其实满蒙一体也不一定要废除,只需要再加上汉人,来个满蒙汉一体!”

    “若是满蒙汉全部都融合为一,那咱们满人皇族就不需要再担心蒙古人或者汉人的叛乱了,因为大家都是自己人!”

    康熙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意。

    “是啊,大家都是自己人,大家都是一族的。”

    “再也没有人会把咱们满人看做异族,咱们大清也不需要担心什么汉人造反。”

    “大清的皇帝自然就能稳坐龙椅,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说到这里,康熙皇帝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了。

    “但胤禛,弘历,你们两个又是怎么做的?”

    “文字狱?四库全书?闭关锁国?”

    “这就是你们给朕的答案?”

    听着康熙平静的质问,胤禛和弘历两父子的脸上,不由滴落汗水。

    两人的做法,完全和康熙背道而驰。

    康熙想要的是宽仁,是融入。

    但这对父子的道路却是打压,是彻底的在满汉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是满人高高在上,是汉人在底层挣扎!

    满汉之间,因为康熙皇帝六十年宽仁而已经渐渐模糊的界限,被两父子又一次画了出来,而且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的鲜明!

    胤禛身体颤抖,道:

    “是儿臣无知,领悟错了父皇的意思。”

    弘历更是头皮发麻。

    如果说胤禛是选错了道路,那么弘历就是在选错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越走越黑。

    直接把大清帝国满汉融合的道路给堵死了,完全没有任何回头的余地!

    康熙皇帝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波动,淡淡道:

    “其实道路不分对错,若是你们选择的道路能让大清世世代代统治华夏,朕自然也不会怪你们。”

    “对朕来说,只要爱新觉罗氏永远是皇族,那么任何道路都是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但金幕已经告诉了朕,你们的路,错了。”

    “而且是大错特错,错的离谱!”

    胤禛和弘历两人满头大汗。

    “儿臣错了,还请父皇责罚。”

    康熙看着连连磕头的胤禛,沉默了一会之后,叹息道:

    “朕连天下的子民都那么宽仁,又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儿孙严厉呢?”

    “错了,无妨。毕竟咱们还有补救的机会。”

    “对皇帝来说,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从今以后,你们两人要改正自己的错误,抛弃掉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这样才能给大清带来好的结果,才能让大清世世代代,千秋万载。”

    胤禛和弘历不敢怠慢,连连点头称是。

    康熙的这一番训斥,鞭辟入里,让父子两人心服口服。

    宽仁。

    这两个字,说起来寻常。

    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里面的真意?

    康熙看着胤禛,缓缓开口。

    “从今日起,胤禛你负责执掌吏部。”

    “六十年了,有些人也闹的实在是太过分了。”

    “朕若是继续坐视下去,这些蛀虫官员们不会反,但老百姓是一定会造反的。”

    “也该除去一些趴在大清身上吸血的蛀虫了,也该是时候让老百姓觉得,大清的皇族始终都和他们站在一起了。”

    胤禛恭敬领命。

    康熙又将目光看向了弘历。

    “至于你,弘历……”

    “你就去八旗都统衙门,负责协理汉八旗事宜。”

    “朕要你在五年时间里,让汉八旗的旗人数量至少增加一倍,明白吗?”

    弘历忙道:

    “孙臣明白,一定会挑选忠心之人加入汉八旗之中,让大清更加稳固!”

    康熙摇了摇头,淡淡道:

    “你又错了,弘历。”

    弘历一脸茫然。

    八旗,就是大清真正的统治阶层。

    不挑选忠心的人加入,那能挑选什么样的人?

    康熙笑了笑,悠然开口:

    “当然是挑选那些有能力的人,汉八旗……要成为大清的太学,对。”

    “朕要的是最有能力的汉人成为大清的旗人,朕可以给他们分享统治大清的权力,让他们成为大清的人上人。”

    “朕要让所有的吴三桂、李自成都和大清成为利益共同体,这样他们就再也找不到任何反对大清的理由。”

    弘历有些疑惑地开口:

    “可是,大清已经有科举了啊,皇爷爷。”

    科举制度的本身,就是挑选国内真正的精英加入到统治阶层之中,分享权力。

    这汉八旗的扩招,岂不是多此一举?

    康熙瞪了一眼弘历,道:

    “愚蠢!你都已经看完了这么多部盘点视频,难道还不明白一个道理吗?”

    “这天下,并不是只有读书人的精英才能算做精英,商贾、工厂主、术士……”

    “无论是谁,只要他的才能对大清的统治有益,对大清的发展有益,他就可以加入到汉八旗之中!”

    弘历依旧一脸懵懂。

    对于少年的他来说,还有很多道理是他难以理解的,这是阅历的限制。

    但胤禛却明白了过来,开口道:

    “父皇的意思,莫非是让八旗成为那……英吉利的下议院?”

    康熙抚须而笑,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胤禛,你悟了。”

    “没错,朕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八旗成为咱们大清的议员,让那些有能力的商贾、工厂主们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能在大清的未来拥有一席之地!”

    “啊?”弘历越发的傻眼了。

    士农工商,这是华夏千百年来不变的规矩。

    皇爷爷竟然要打破这个规矩?

    竟然要让士人和工人、商人分享权力?

    这这这……

    弘历的脑海之中一片混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胤禛若有所思,过了好一会又继续开口:

    “父皇真要借鉴英吉利吗?”

    康熙摸着胡须,悠然开口:

    “咱们爱新觉罗一路起家至今,借鉴的地方还少了?”

    “打仗的战术,借鉴的是大明和蒙古人的。”

    “治国的艺术,借鉴的是历代华夏王朝的。”

    “既然能借鉴古人,当然也就能借鉴未来的人!”

    “那英吉利王国能成为后世的强悍帝国,足以证明其制度中有值得大清借鉴之处。”

    “朕借鉴英吉利,又有何不可?”

    弘历脑海之中一片混乱,忍不住开口道:

    “皇爷爷,可英吉利是西洋蛮夷啊。”

    康熙看了一眼弘历,饶是老皇帝的性情温和,此刻也忍不住有了一种想要打人的冲动。

    孺子不可教也!

    康熙深吸了一口气,按捺着脾气缓缓开口:

    “朕刚刚已经说过了,最重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更不是表面那些子虚乌有,没有任何好处的噱头!”

    “只要能让大清强大起来,别说是西洋蛮夷了,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其他异类,朕也一样能借鉴!”

    康熙加重了语气。

    “记住,皇帝只需要看结果!”

    “成了事,一切就是名正言顺。”

    “成不了,那就改弦更张,换一条路再来!”

    胤禛瞪了一眼弘历,厉声道:

    “你这臭小子,好好听着皇阿玛的话,不要在那里多嘴多舌!”

    胤禛对弘历此刻心中大为不满。

    这个小子,平日里还算乖巧。

    怎么今天就这么多话?

    话多也就算了,每一句都实打实的踩在了雷点上。

    若不是康熙在这里,胤禛此刻肯定几巴掌扇到弘历的脸上去了。

    康熙皱起眉头,看了一眼胤禛。

    “朕刚刚说什么来着?对孩子,要足够宽仁!”

    胤禛心不服口服地应了一声。

    “儿臣知道了,皇阿玛。”

    康熙看着胤禛的模样,摇了摇头,也懒得去理会。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

    再怎么教,也没办法去改变。

    小时候,父母用语言就能教育孩子。

    长大了,只有事情才能教育孩子。

    只有在挫折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才能教育一个成年人,让他痛苦的改变自己,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康熙长出一口气,摆了摆手。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朕也累了,你们都下去吧。”

    “记住朕说的话,明天你们再进宫来,和朕一起看看这金幕之中的盘点和评分。”

    胤禛和弘历父子不敢怠慢,请安之后退了下去。

    寝殿之中,只剩下老皇帝一个人。

    康熙站起来,又一次来到了窗边,久久地注视着天上的明月。

    这位骄傲的大清皇帝,脸上带着几分忧愁,即便是再皎洁的月光,也照不穿,化不透。

    许久之后,又是一声叹息。

    “宽仁啊……”

    胤禛带着弘历离开寝宫,一路上表情都非常严肃。

    他独自在前面走着,弘历跟随在后,亦步亦趋。

    突然,弘历停下脚步,干笑道:

    “阿玛,孩儿到地方了。”

    弘历如今已经被康熙接到了皇宫之中亲自教导,他的住所就在康熙寝殿的旁边不远处。

    胤禛嗯了一声,停下脚步,转头看着这个儿子。

    在灯笼的照耀下,胤禛的脸庞忽明忽暗,让人看不清他内心中的真正想法。

    弘历心中有些慌张,忙道:

    “阿玛,孩儿今天表现不好,今后一定会好好努力的。”

    胤禛的脸色突然变得柔和不少,轻声道:

    “皇阿玛说得没有错,我之前确实是对你过于严厉了。”

    “从今往后,你好好听皇阿玛的教导,做一个像皇阿玛一样宽仁的皇帝。”

    弘历啥也不敢说,连连点头称是。

    胤禛欲言又止,拍了拍弘历的肩膀,快步离开。

    ……

    太阳又一次升起,历朝历代的皇帝纷纷召集了文武百官来到大殿。

    今日,就是金幕中第二次历朝历代评分的日子。

    这评分,可是关系到每一个朝代的颜面。

    颜面这个词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若是换成“历史评价”,那就更加浅显易懂了。

    说白了,就是让后人用来作为吹牛逼时候的参考。

    “我跟你讲,大汉是最牛逼的朝代,你不服不行。”

    “大汉算什么?大唐最牛逼,李世民历史评分有98,你大汉的汉武帝才96分,大唐最高!”

    ……

    故而,所有皇帝们对这个都非常重视。

    大臣们当然也一样重视。

    在98分的朝代,哪怕是一个尚书、侍郎,也比80分朝代的丞相、宰相要厉害多了。

    “我家祖宗当年在大宋当过枢密使,真正的宰相!”

    “切,大宋,80分的垃圾朝代。我家祖宗当年在大明当过户部侍郎,那可是98分的超级王朝,秒杀你家祖宗!”

    ……

    除了排名之外,金幕评比也同样有着实打实的好处。

    排行第一的,将会获得以三千五百万两购买《工业革命》全集的优惠资格。

    这意味着直接能节省一千五百万两的现银。

    第二、第三名,同样也能节省一千万和五百万两现银。

    即便是第三名的五百万两,也是一个足以让历朝皇帝们心动的数字。

    能用更少的钱买到质量一样的东西,谁不乐意?

    谁会嫌自家国库里的存银太多?

    故而,评分视频还没有开始播放,弹幕之中就已经热闹非凡。

    【汉高祖刘邦:各位,这一次你们完蛋了,朕的大汉有@汉武帝刘彻这个千古四帝参加评比,你们就等着哭吧。】

    【秦始皇嬴政:说来说去,你刘邦就是自己不行,只能靠子孙呗?】

    【汉高祖刘邦:什么话,这是什么话?老赢你要是不服气,你倒是也生个子孙来依靠一下啊?】

    【秦始皇嬴政:朕不需要依靠任何子孙,因为朕就是华夏历史上最强的大帝!】

    【宋太祖赵匡胤:行了行了,你们别吵了。这一次朕的大宋一定会让你们惊掉下巴,嘿嘿嘿嘿。】

    【魏武帝曹操:大宋?孤很怀疑能不能到八十分。】

    【昭烈帝刘备:大宋这种王朝,能到八十分就烧高香了,还惊掉下巴?想多了吧。】

    【吴大帝孙权:那可不,大吴这一次让你们惊掉下巴才是真的,哈哈哈。】

    【宋太祖赵匡胤:呵呵,你们这三个被西晋吞并的失败者,朕作为堂堂华夏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懒得和你们一般见识。】

    ……

    就在历朝历代皇帝疯狂发弹幕互动的时候,已经持续沉寂了好几天的金幕,终于又一次的亮了起来。

    【接下来将进行第二次历朝历代评分。】

    【前三名获得购买《工业革命》的优惠资格,八十分以上的朝代可以用全价购买《工业革命》。】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对这些自然是滚瓜烂熟,他们耐心地等待着进入下一环节。

    但没有人敢催促,别说是发弹幕,就是在自家大殿之中开口的都没有。

    看了这么多期盘点视频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对金幕的敬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有皇帝都极为笃定,这就是华夏文明的神迹!

    很快,在众人的期盼中,新的画面出现了。

    那是一座极为富丽堂皇的宫城。

    它以黑色作为主基调,显得无比的冷峻、傲然。

    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这关中的大地上。

    四个巨大的汉字跃然而出。

    【大秦王朝。】

    紧接着,是一位头戴皇冠,脸色冷峻,霸气四射的不世君王。

    【在位者:始皇帝嬴政。】

    在嬴政的人像渐渐淡去,紧接着出现的是咸阳城。

    镜头围绕着巨大的咸阳城旋转,将一切尽收眼底。

    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咸阳西南侧的那大片宫殿群。

    其中,又以一座巨大宫殿最为醒目。

    镜头渐渐拉近,来到那气势巍峨的宫门处。

    【咸阳宫】。

    紧接着,画面一转。

    六座大小基本相当,但比咸阳宫主体都要小一号的宫殿,依次坐落在咸阳宫两旁,犹如群星捧月。

    【赵宫】【楚宫】【齐宫】【魏宫】【韩宫】【燕宫】。

    一座座宫殿中,各种各样风格各异的名贵器具摆放其中。

    这是大秦在征服六国之后留下的纪念。

    秦始皇派出工匠,完整地描绘了六国宫殿的华丽,原样将它们复制到了关中,簇拥着大秦的咸阳宫。

    咸阳宫高高在上,俯视着这六座臣服的诸侯宫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在更远的地方,还有一座正在修建,但大部分地方都暂时停工的巨大宫殿。

    这宫殿完全不逊色于咸阳宫,甚至在不少地方犹有过之。

    【阿房宫】。

    看到这里,大汉世界中的刘邦不由啧了一声,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秦始皇嬴政,老赢啊,你的大秦是破产了吗,怎么连阿房宫都不继续修建下去了?】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颇为无语地翻了一个白眼。

    【秦始皇嬴政:你懂个锤子,朕还要攒钱买《工业革命》呢,修建宫殿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

    金幕之中,镜头一转。

    一位年轻男子头戴冠冕,走在辽阔的大草原上。

    【大秦皇太子,扶苏。】

    扶苏温和的笑着,拉着草原牧民的手,和他们闲聊家常。

    抱着牧民的襁褓,逗弄着里面的娃娃。

    和牧民们坐在一起,喝着浓郁的马奶酒,欢声笑语。

    镜头又是一转。

    一名带着冲天杀气的将领,右手举着火枪,左手拿着马槊,冲入匈奴人的军阵之中,展开无情杀戮。

    他身材高大威猛,剑眉星目,霸气举世无双。

    【大秦西域将军,项羽。】

    大汉世界之中,刘邦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

    “项、项羽?”

    萧何目瞪口呆:

    “大秦……将军?”

    大汉朝廷上下文武百官,全部都说不出话来。

    项羽,成为了大秦的西域将军?

    特么的,历史上的大秦就是被项羽灭掉的好吧?

    这这这,这也太荒谬了吧?

    刘邦直接发了一条弹幕。

    【汉高祖刘邦:@秦始皇嬴政,什么情况,你给项羽这小子洗脑了?】

    【秦始皇嬴政:哈哈哈,你求朕啊,你求朕朕就告诉你怎么回事。】

    【汉高祖刘邦:好,朕求你了,你快说,是怎么回事!】

    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表情顿时变得古怪。

    在场的大秦群臣,也是震惊了。

    蒙毅忍不住吐槽道:

    “这个刘邦,连一点开国皇帝的面子都不要的?”

    当着历朝历代这么多君臣的面,说求就求?

    秦始皇扶额,忍不住看了一眼就在自己身旁的汉侯刘季。

    刘季一脸尴尬,干笑两声。

    秦始皇摇了摇头,发了一条弹幕。

    【秦始皇嬴政:其实很简单,朕用华夏大义感化了他。】

    【汉高祖刘邦:啧啧啧,华夏大义,真是一个宏大的叙事,简直让朕的心情好激荡呀。】

    秦始皇懒得继续理会刘邦。

    金幕之中,又有更多的画面闪过。

    扶苏仔细看着这些画面,露出惊讶的表情。

    “父皇,这些事情都是在金幕出现之后才发生的,并不是历史上的事情啊!”

    要知道在之前,金幕中播出的都是历史上发生的事。

    唯独这次盘点,播出的是大秦在金幕出现后的事情。

    咸阳城的新气象,扶苏教化月氏,项羽征伐西域,都是如此。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金幕的目标就是为了改变历史,而大秦的历史也确实被改变了。”

    “所以这评分也并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评比而已。”

    “它是金幕对历朝历史遗憾的弥补,以及弥补过后的见证!”

    听到这里,扶苏心神是真的激荡起来了。

    他的视线紧盯金幕,想要知道究竟大秦在第二次评比之中能有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