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三雄明志

平谣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经典春秋最新章节!

    鲍叔牙很不情愿地接受一次晋升,那就是给公子小白做师傅。

    公子小白的母亲是莒国公主。与卫姬不可比,卫国两代女人把持着齐国的后宫;与鲁姬不可比,因为鲁国是一个与齐国旗鼓相当的大国,作为大国公主身份也是要高贵一些。相比之下,作为滕妾的莒姬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生了公子小白之后,虽说受到了齐釐公的重视,但是却受到来自卫姬与鲁姬的排斥与压制更深了。由于公子小白出生的时间,被一些人利用,愣被说成是灾星。莒姬哭着喊着为自己的儿子鸣不平,想澄清自己儿子的清白。到头来不仅无济于事,而且因为想搞清楚其中的阴谋而被陷害。在被逐出齐宫的逃难路上莒姬不幸逝世,公子小白在民间漂泊流浪了多年。饱受流浪之苦。正是这些磨难给公子小白历练了品行和意志。当齐釐公幡然悔悟接回公子小白的时候。不仅对这个儿子产生了一种愧疚。

    齐国朝廷因为世子位置之争也是暗流涌动。尽管已经有姜诸儿被立了世子地位。而太后却喜欢另一个儿子夷仲年以及夷仲年的儿子公孙无知,当然鲁姬却要为自己的儿子姜纠寻找为储君的地位。而极具储君竞争能力的公子小白却没有在朝中要臣的支持。

    齐釐公发现被忽略的公子小白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见小白重新回宫,一个没了亲娘的孩子让齐釐公更能产生一种愧疚感与怜爱。

    小白回宫后,齐釐公便开始物色由谁来给公子小白做师傅。齐釐公沉思了很久,忽然想到了鲍叔牙来。那一日,他叫人将鲍叔牙叫来。

    鲍叔牙自从进入齐军,为齐国军中粮草的筹措、储存、运输等建立非常完善的制度,齐僖公感觉到,有鲍叔牙在,齐军什么时候打仗,都不再愁粮草。不需要再用时急征急调,不用动用国库,不用与百姓争口粮,每一里、每一城邑都有军备,而且设立了掌管粮草的条例、设立专人管理,解决了存储中腐烂消耗等诸多问题,解决了要么现征现调要么动用国库军粮问题。彻底扭转了齐国战争突起时候的被动局面。这让齐釐公格外欣赏鲍叔牙。

    关于作战的军需问题经常与鲍叔牙在一起私聊,听鲍叔牙阐述自己的见解方略。而每当聊到具体事务的时候,鲍叔牙都能很有见地地为国君拿出好的章法来。由于鲍叔牙的建树,齐国征战的粮草军需平时都存在民间,并随乡里兵役而自然带出。短时间的战争,不必动用国库。只有那些需要长期作战的供给才可以从国库中拨出。按照齐釐公的话说:“鲍叔牙是一个胸中有方略的人。”

    就在这时鲍叔牙走进朝堂。

    “臣叩见君上。”鲍叔牙上前一步跪在齐釐的面前。“臣下恭候君上命令。”

    齐釐公见鲍叔牙跪地不起等待他发布命令,就笑了笑:“鲍爱卿平身,朕有话要跟你说。”

    鲍叔牙站起来,见齐釐公和颜悦色,内心卸掉了几分紧张。

    “朕有公子小白,虽然年纪尚幼,正是可塑之际,寡人念你满腹经纶,对教导公子必有良方。从今天起,朕封你为士大夫,为寡人幼子小白做师傅如何?”

    鲍叔牙早听说齐釐公受内人挑唆曾以灾星名义驱逐小白母子,此时这个灾星公子又回到宫中,而齐釐公不找其他人拜师,却偏偏找到我鲍叔牙头上。这岂不是明升暗降,大有贬为庶民之意吗?鲍叔牙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他感觉到自己辛辛苦苦地为军需、军备煞费苦心却一向没有受到君上的重视,而今自己要默默地陪一个被列为灾星的公子。鲍叔牙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回答是好了

    鲍叔牙沉默片刻又跪在齐釐公面前,鲍叔牙沉吟着说:“下臣鲍叔牙深知才疏学浅,君上如此信任下臣,下臣实在是诚惶诚恐,恐自己力不从心耽误了公子啊。”

    齐釐公“哈哈哈”大笑起来,对身边的人说:“自从齐军进攻周王畿(?jī?)向邑,识得鲍爱卿以来,爱卿尽心竭力、废寝忘食为寡人做了大量工作,寡人从心里看好你的才华。爱卿不必谦虚。”

    鲍叔牙跪在地下,嘴上想辞去这个差事,却说不出口:“岂敢岂敢,臣不是谦虚,实乃力所不能及啊。”

    “寡人相信爱卿完全可以胜任,爱卿不必推脱。”

    齐釐公起身散朝,扔下鲍叔牙孤零零地跪在大堂前。鲍叔牙心中好不自在,悻悻然退去。走出朝堂,就见管仲正站在庭外等着他。

    管仲见鲍叔牙一脸不悦。就说:“哪里见过升职还要撅大嘴的啊!走,今儿我和召忽兄弟可是要给你庆贺庆贺,跟我到小酌放松一下吧!”

    两个人出了宫门,乘上马车径直奔向临淄城中的商业繁华闹市。在一家酒馆前停了下来,召忽早已经站在店前等候了。

    三人自从在齐釐公东征周土的大帐前比武之后,一直保持着一种深厚的友情。他们相互钦佩更是相互敬重成为要好朋友。不仅生活中相互照应,就是在平时也多有来往,管仲和召忽因为同是姜纠的师傅不必说,鲍叔牙一有闲暇就和两人凑在一起,谈天说地、甚至喝酒聊天。在他们这等壮怀激烈的青年人心里。一向有一种胸怀大局、尽忠报国的宏图大愿,三人不仅说得来,而且志同道合。

    只是今天里倒是鲍叔牙不像其余二兄弟那么快活。虽说彼此见了也在寒暄,唯独鲍叔牙自己聊不起来,显得心事重重。

    三人在楼上雅座,点了几个小菜一壶老酒,便款款落座。

    管仲说:“这第一樽,是我和召忽兄弟庆贺鲍叔兄晋升齐国士大夫!从此我们比武场上的三兄弟都可以进驻朝堂。向国君奏言、向齐国尽忠了。”

    鲍叔牙说:“得得得,我宁可没有这个晋升,做我的军吏去。”

    “明明是晋升,鲍叔兄为什么这么不开心啊!”召忽不解地问。

    “先干了第一樽再说。”管仲举杯提议说。

    于是三人引颈畅饮了第一杯。

    鲍叔牙把酒灌进腹中,满肚子的不高兴便开始发泄了。鲍叔牙把酒樽放在餐桌上说:“你说说,这满朝大臣谁不知道这个小白公子刚生下来不久就被君上认定是灾星娘俩都驱逐出宫了,就因为这个小白公子命运不济,在北上的途中亲娘就去世了。这样一个被君上看不上眼的公子能有什么造就,无非是掩人耳目,既是公子又没师傅,所以找到了我头上,让我也跟着这个公子一块去倒霉。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知臣莫如君。说明国君也没有看好我这个鲍叔牙啊。”

    “哈哈哈哈……”管仲大笑起来。又重新斟满二樽酒,说:“这第二樽酒敬鲍叔兄有眼不识泰山。”

    鲍叔牙手指碰到酒樽又缩了回来,不满地看着管仲:“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召忽却应酬着:“对对对,该喝这樽鲍叔兄有眼不识泰山酒。”说完自己一饮而尽。

    管仲看着鲍叔牙,乐呵呵地说:“喝啊,喝了再听我对你说。”

    鲍叔牙无奈只好端起酒樽,与管仲碰了一下一饮而尽。管仲一口喝干酒樽里的酒,然后开始斟满第三樽酒,鲍叔牙还在等待着管仲解释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不想管仲却又举起酒樽说:“这第三尊酒敬鲍叔兄……”

    鲍叔牙伸手拦住了管仲的手并夺下酒樽。大声说:“打住,你先解释解释什么叫我鲍叔牙有眼不识泰山!”管仲仍是哈哈哈大笑,对鲍叔牙说:“先喝完三樽酒,再听老弟给你解释可否?”鲍叔牙无可奈何只好缩回自己的手,于是管仲重新举起酒樽说:“这第三樽酒我和召忽兄弟敬鲍叔识大体顾大局,为齐国培养一个杰出栋梁!”

    召忽显得很兴奋站起来应酬说:“对对对,敬鲍叔兄为齐国培养一个杰出栋梁!”

    鲍叔牙虽然举起酒樽,嘴里不满地嘟哝着:“什么杰出栋梁……”但还是随着管仲的节奏站起来了。

    三人高举酒樽,尽管鲍叔牙显得缓慢而不情愿,还是站起来高举酒樽,三人酒樽相碰,一干而尽。

    鲍叔牙干完酒,将酒樽放在桌上,直盯着管仲说:“我说过了,今天我并不高兴,我宁愿做我的军吏,不想给什么小白做师傅!你们都知道了,为什么还在为我庆贺啊?”

    管仲问:“鲍叔兄怎么知道小白就是灾星?就是君上最不喜欢的公子?”

    鲍叔牙看着管仲,想了想说:“那不都是宫中传出来的真实事情吗?而且是君上主动将小白母子驱逐出宫的啊。你们都知道君上让我去做他最不喜欢的一个公子的师傅,让我去扶持一个倒霉灾星?这哪里是提升重用我啊,纯粹是让我来充当牺牲品啊。”

    管仲说:“鲍叔此言差矣,小白的确是君上驱逐出宫的,但是小白也是君上亲自接回宫的,其中的变数不得而知,但至少现在在君上的心里的小白已经不是什么灾星了。据说是当时宫中有人陷害,现在国君一读反悔这件事,估计也在追查责任。如果他还那么认为怎么会亲自把小白接回宫中,为他请高师呢?宫廷之争鲍叔大可不必在意。应该在意的是人。”

    召忽说:“你怎么断定小白公子就是一个无能无才的蠢货?如果他不是蠢货,如果他能在苦难经历中得到了历练,说不定就能成就一番大业。”

    “召忽兄弟说的也不错。我们撇开几位公子的地位不谈。单说个人才能,不能说小白公子会比世子和姜纠就差啊。如果说有经历过人间磨难,那小白公子远远比其他两位公子阅历丰富,俗话说:不经磨难难成大器,我看这个小白公子在宫外渡过的童年对他个人来说就是财富。”

    鲍叔牙说:“不不,俗话说:知子莫过于父,知臣莫过于君。而今国君知道小白的生辰八字没什么君子之命,也知道臣下年纪偏大,没有什么大造就,所以便为我们配成如此师徒。我越想越不是滋味啊。”

    管仲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说:“你我都是民间百姓,是国君发现和重用我们,当初上以为我是管庄之后就救我一条性命,并给我们俸禄,君上之恩你我都当永世不忘。”

    召忽说:“就是啊,我们都是平民百姓。君上不嫌弃我们是平民百姓,重用我们。给我们俸禄官响,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该做什么。并且应该做好什么。为国家掌控大事的人,不应该推脱职责,贪图安乐生活。”

    管仲向雅座包间外面看了一眼,然后站起身走到门口将雅间的门关上。走回来压低声音说:“现在看,齐国未来谁承袭君主之位还不能最后确定。姜诸儿随意性强,无所顾忌,品德名声都不好,心里装不住国家大事,在朝中口碑并不好。虽然公孙无知君上给予他世子同等待遇,在别人眼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大将军夷仲年和十分看好公孙无知的太后已死,公孙无知继位可能性不大,我不相信君上会把君位传给旁枝。姜纠虽然人可造化,但其生母鲁姬在宫中、朝中影响非常不好。小白自小失去生母,自生下来就被驱逐,所以现在朝中大臣都有对小白公子的同情之心。齐国前途未卜,你还是勇于担当吧。和我们一起留在齐国的朝中为其效力的好。也算是尽了对君上的一份报答之心。”

    召忽说:“管仲兄弟分析的我只同意一半。姜诸儿无德无才,如果姜诸儿继位那就是齐国的不幸。小白一是年纪尚小,发展走向尚不明朗,再加上自打出生就被传为灾星,就凭着这两点不可能由他继位。鲍叔兄分析的也非常准确。姜纠无论是德才还是年纪都具备继位的条件,为何不全力支持姜纠继位啊。我们三人对齐国来说,好比鼎的三足,去其一,而立不起来。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合力支持姜纠啊。我看小白一定不会是继承君位人。鲍叔应该等待时机来与我们合力,三人都来支撑姜纠继位。这样我们才是对君上尽一份报答之心。为齐国尽了我们三人的个人之力。”

    管仲摇摇头说:“这种说法可是不对啊。姜诸儿虽然居长,又被立为世子,但品质卑劣,这也是齐国朝中大夫有目共睹的。即便即位也怕好景不长。如果说众心所向的话,未来统治齐国的只有姜纠和小白两位公子了,别无他人能承担此任。但是齐国人都厌恶公子姜纠的母亲鲁姬,甚至因为厌恶鲁姬而厌恶公子姜纠本人,这是众心所向啊。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自幼又经历磨难,这也是众心所向。小白的为人,因为年纪尚小还看不出来什么。但如果姜纠得立为君,因为姜纠怠惰、贪图安逸,依我个人的看法也将一事无成,由此看来齐国未来不是需要您鲍叔煞费心机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

    召忽不同意管仲见解,有些郁闷地说:“国君百年以后,如国不是姜纠继位,就算我们三人都可以做官发财而得势于齐国,我也不愿活着;何况,奉君令参与了齐国政务,既然接受君令就要从一主而终,唯姜纠为君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

    管仲轻轻一笑说:“作为人君的臣子,是受君命奉国家以主持宗庙的,岂能为姜纠个人成君或不成君而牺牲?我管仲所要为之牺牲的是: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只有这样,我才去死。不是这三件事,我就要争取活下来。只要我活着能有利于齐国,我就不会选择死。”

    鲍叔说:“你二位别争论姜纠继位不继位的事了。先说说我应该怎么办吧?”

    管仲说:“您去接受命令就是了。报答君上信任之恩,唯有忠诚职守、尽心竭力而为之。”

    召忽说:“我也同意这种观点,忠诚职守、尽心尽力。万一公子小白时来运转成为国君呢!”

    于是鲍叔便答应出来接受任命,辅佐公子姜小白。鲍叔牙问管仲说:“那应该怎样尽职呢?”

    管仲说:“为人臣者,对君主不竭尽心力就不能得到信任,君主不信任就会说话不灵,说话不灵就不能为国家安定献计献策。总之一句话:事奉君主不可存有二心。”

    鲍叔牙点了点头。

    “听二位的话,我鲍叔牙也要尽心竭力,为齐国社稷而育好公子。希望他们都能成为齐国栋梁。也彰显我三人”

    召忽马上举起酒樽。拍了拍鲍叔牙的肩膀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