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国号定什么呢?(下)

倦鸟落旧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最新章节!

    王三微微点头。

    他在考量。

    实际上,国号他不是没想过。

    大同这个号,其实蛮别扭,因为和大同府重名了,同时“大同”、“大同”,念多了,甚至远不如直接用中国或者华夏来得顺遂。

    当然,其他的诸如秦、周、汉、唐这几个经常用的陕西大国号。

    毕竟大同军现在的组成,大部分都是陕西人,未来他的想法,也是以陕西、甘肃为根基,重新走一遍夺关中而正面硬刚关东的路数。

    那么这几个大气的国号,其实还是不错的。

    不过,就是用的太多了,而且老王家上上下下数了一遍,也没亲戚可以攀附。

    也就一个新朝王莽勉强算是够得着皇帝位置。

    但王三也不好认王莽作为元祖。

    毕竟他家的族谱,也是最近重新续的,根本不存在认元祖的地方,而且王三认为他也没必要认八竿子打不着的王莽。

    不然,他的政权,岂不是要重新延续王莽的国号,并且根据元明两朝的国号规则,起名为“大新”?

    还是觉得怪怪的。

    但大顺的话,似乎并不是不能接受。

    本身明末历史就存在过,王三抵触感立刻就降低了很多。

    并且如辛璩所言“万子万孙,遇顺而止”,这句谶语确实流传甚广,虽然对于大同军的政权来说聊胜于无。

    但架不住这个时代,百姓就是喜欢这个玩意儿。

    该迷信的时候,他王三也不会含糊。

    “好,我会考虑。”王三微微笑道,“跟师爷交谈,也是舒坦。不过作为聪明人,师爷也应该能看出来,我若是临朝,与尔这些师爷来说,将会是大喜事。

    毕竟,我要的是能办事的人。”

    辛璩眸光闪烁,但并没有回答王三。

    理学的影响还是很多,忠孝仁义什么的,还是枷锁。

    王三并没有要辛璩立刻答应效力,因为他自信会做出来让他们纳头便拜的事业。

    识时务者为俊杰。

    自汉武之后,历朝历代,儒门都是棋盘外的棋手,诸子百家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王朝末年,战争初期,你是几乎见不到儒门大族投奔你的。

    起事的不是道家、道教、就是兵家、又或者是法家乃至佛家。

    而现在,王三要单独将大同这个概念拎出来,就是准备抬脚踹儒门入棋盘,将大同放在棋盘外当棋手。

    只要自己能一直赢,儒家的万般言语,只能用来填补“大同”这个框架,与诸子百家一起,充为血肉养料。

    至于能不能赢,王三是有很大信心的。

    因为,教员已经给他弄出一个莫大信心。

    马列毛等言的成功,就是将儒家踹入棋盘的证据。

    儒门被拉下神坛,才有机会重整风貌。

    至于眼前的辛璩最后能怎么做,他并不在意,因为政治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

    师爷属于僚属,甚至连吏都不是,他们有能耐,奈何各种各样的原因考不中科举,最后沦落成为师爷。

    那么,将权利诱饵丢给他们,不愁他们不上当。

    聪明人会自己做出选择,尤其是现在,不看出身只看能力的风口。

    吃完这一餐,王三告辞离开。

    辛璩显得受宠若惊。

    等他走了,辛璩却长舒一口气 。

    跟王三交流,就仿佛面对一个巨大的鸿沟一样。

    双方明明很难聊到一块去,但辛璩却能发现,对于王三来说,他愿意低头好好听听一家之言。

    同时,也会不断丢出橄榄枝,让辛璩上钩。

    光是分科取士的推广,就足以令辛璩心动。

    他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一种期待,若是大同军真的成了,他未来或许可以参与王三说的分科取士也说不定。

    以他为政一地数年的能力,根本不可能一辈子止于师爷。

    而是真正的县太爷!

    “辛犀镇啊!辛犀镇!你究竟是怎么了!”

    刚刚还幻想着穿上县太爷的袍服,敲着惊堂木,大喝升堂的辛璩,心头一颤。

    他仿佛感觉到,自己的野心,被挑动了。

    一发不可收拾了!

    难道,真要从贼?

    或者……辅佐君王,以成大事,留名青史,辟族一地!

    辛璩手松了松,又紧了紧。

    纠结。

    ……

    王三结束了游逛,带上兵马粮草,离开澄城县,转入蒲城方向。

    此时的蒲城,是炮兵千户臧达在守卫。

    他在蒲城这里锻造佛朗机炮,源源不断提供给高陵县的王信。

    支撑王信攻打高陵县。

    这就是为什么高陵县基本被实控的缘由。

    王三抵达蒲城,接管了蒲城的防御,也看到了三个二哥身边的人。

    “三爷!”

    看到王三的时候,这三人热泪盈眶,身体也颤抖了起来:“二爷他快不成了!一直念叨您,还是快去看看吧!”

    王三顿了顿说:“放心,我会尽快赶过去。”

    这三人这才情绪好了一点,但还是自责居多。

    “都是我们不在,若是能在高陵县,也不至于闹得这么难堪。”

    “那个洪承畴,简直可恨!我带着人去突袭了他的营寨,却被他埋伏了!”

    “还有赤巾社!李赤和李固,这两个狗杂种……”

    他们仨骂得很厉害,怎么腌臜怎么来,显然王二的伤病,实在让他们脑袋无法转动太多。

    也是因为他们去找了洪承畴,被洪承畴一波埋伏,打得丢盔卸甲,这才从高陵县被丢来了蒲城县。

    王三拍了拍他们肩膀,示意他们不必太过愤怒:“胜败乃兵家常事。二哥的仇,我会亲自报。”

    洪承畴死活其实无所谓了。

    因为现阶段他跟自己不是一个档次的,暂时来说王三可不怕洪承畴找他麻烦,甚至巴不得洪承畴从西安府调兵出来。

    只要多消耗两次,关中沃野,基本就在他手中了。

    三人又跟王三聊了两句,话题引导出去。

    “那群山匪,一个两个都是白眼狼!一看二爷出事,就嚷嚷要分家产,要不是阿信出手快,只怕高陵县就崩了!”

    “没错!简直可恨!三爷一直说,要我们注意军纪,整顿军阵,我们是没听太多,这才差点阴沟里翻船!

    结果种爷居然还把这群王八羔子的家人送来,让他们自行离开,种爷也是太心善了!”

    他们喋喋不休。

    王三受着,安抚着,然后暂时在蒲城歇息两天。

    等待后续的粮草和火药补充。

    同时,王三抵达蒲城的消息,开始散溢,引起各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