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流氓师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结婚100天最新章节!

    十

    那天晚上牵手后,陈旭便出差一周,我们每天微信联系。

    我问他,“其实,你需要一个结婚对象的话,以你的条件可以有很多选择,为什么找我呢?”

    “机缘巧合。”

    “你说是被拍到爱心花的事?”

    “你是不是在某个论坛做过好几年的常驻版主?叫笔心”

    “是啊,你怎么知道我之前用的网名?”

    “我发现你跟我失去联系多年的一个网友文风很相似,就找了麦子问。你还记得他乡是故人么?”

    “他乡是故人?莫非是你?”

    “是的。”

    “怎么会这么巧,这个世界也太巧了吧,我后来因为实习,就辞去了版主的工作,加上经常加班写稿,后来都没再逛过论坛。”

    “那个时候,我在国外读书,人生地不熟,就经常逛国内的论坛,偶尔发现了你写的一篇西安游记,里面谈到武则天的无字碑,觉得很有灵气,便给你发了个私信,没想到你还回了。”

    “我记得你,我后来转写短篇小说,几乎每发一章,你都在后面抢沙发坐。”

    “因为我是你的忠实读者。”

    “真是山不转水转,没想到后来你还成了我的专访对象,我文章的主角。”

    “猿粪。”

    某天,陈旭在微信里跟我说,“有件事,我想事先说清楚,希望你别生气。”

    “什么事?”我忐忑地想,会不会是他有什么感情纠葛。

    “我知道你是一个理性的人,我也是一个理性的人,我们都是基于自己的某种需要,需要婚姻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得更好。”

    “?”我发出一个问号的表情。

    “你知道,我这个身份,不能随心所欲,受很多限制,所以我想说,我们是不是要签订一个婚前协议好?”

    “这是保障公司的利益,希望你理解。”看到我好久没回复,陈旭追加一条。

    “好,你把婚前协议内容先发给我看看,没什么问题等你出差回来一起签字。”

    陈旭很快发过来一个文档,我点开一看。

    婚前协议

    男女双方基于自愿原则签订以下协议:

    一、男方股权为婚前资产,股权收益所得作为公司基金,自动转入公司未来经营成本,男方按公司经营绩效情况每年领取年薪及奖金。

    二、男女双方开设家庭账户,按照各自收入所得按照一定比例存入家庭账户,由女方进行支配。

    三、其他收入,男女双方自由支配,对方不得干涉。

    ……

    “没问题,我签。”

    陈旭出差回来,我们便正式签订了婚前协议,虽然很不是滋味,但是马上就跨年了,我曾跟赵逸初说,我今年内必须结婚,是的,我必须结婚。

    而陈旭,也在着手公司上市的事,他也必须结婚,为了公司利益,而且结婚对象是我这种也有自己需求结婚的理性的人,可能还有一点的好感。

    我想,他对我,基于的仅仅是好感,并没有很多很多的爱,而我,难道不也是一样么,谁又能比谁更投入呢。

    签订婚前协议后某一天晚上,陈旭带我去见他的母亲。

    见面之前,陈旭正式跟我介绍他家庭的情况。

    他出生在北方一个小乡镇上,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母亲在县城附近的县办企业上班,他从出生就跟母亲在县城生活,家里经济不宽裕,他父亲经常几个月才回一次县城的家里看看,母亲平日里没有得到丈夫的关爱,导致他母亲性格暴躁,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因为一些家庭琐事大吵,后来,渐渐地,他父亲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一年屈指可数,这样父母两地分居的日子持续到了他小学时候。

    有一次,他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茶几上放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母亲对着照片怔怔发呆,妈亲看到他走进来,就把他抱在怀里,紧接着,他感觉到脸上湿漉漉一片,他不敢抬头,动也不敢动,就听到母亲的声音在耳边说,“小旭,以后我们娘俩相依为命了,你爸爸走了。”

    他当时不太明白这个“爸爸走了”的含义,只是,他留意到,屋子里父亲的物品都不见了,后来,渐渐长大后,他才明白,爸爸在乡下有了一个年轻相好,两个人背着母亲来往已有一年多,直到那个相好大着肚子找上门,母亲才如梦初醒。

    母亲是一个狠角色,直接到了父亲的单位上大吵大闹一通,父亲并没有出面,这场闹剧过后,父亲在单位也做不下去了,没多久便被单位辞退,母亲平静地和父亲办了协议离婚手续,父亲把所有衣服都带走了,并留下了房子钥匙,带着年轻相好南下生活,从此在他们俩的世界里消失,不知去向。

    当听到陈旭讲完他的故事,我握了握陈旭的手,心想,仿佛他还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当时的他,该是多么无助,多么可怜。

    陈旭反握我的手,说,“母亲看到留下来的钥匙,就知道他永远不会回来了,他的人,他的心,都彻底地离开了这个家。”

    后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到来,到处都是私人开办工厂,他母亲的厂子在时代的大潮里倒下了,和许许多多90年代的下岗工人一样,她母亲失业了,坚韧、不服输的母亲带着他来到了这个城市,凭着勤劳吃苦,从一个早餐的小推车,做到了食品厂,把他送出国外,回国后,他要创业,母亲便把自己的食品厂卖了,把钱给了他作为第一桶金创业,可以说,青年家的前身,是一个传统的食品厂,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