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李隆基盘点视频结束,李渊要给李建成和李世民做个了结

张石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零点小说网 www.ldxsw.net,最快更新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

    不单单是李世民,贞观群臣此刻的内心之中都是非常无语的。

    房玄龄忍不住道:

    “死了安禄山,又来了安庆绪。”

    “好不容易安庆绪也死了,结果又出了一个史思明?”

    房玄龄的吐槽,也是在场所有的大唐臣子们心中的想法。

    无奈,非常的无奈。

    长孙无忌感慨道:

    “每一次以为大唐朝廷就要胜利收官的时候,总能出现一场大败。”

    “这种感觉,简直了。”

    长孙无忌的吐槽,更是引发了众人的共鸣。

    李世民揉着太阳穴,看了一眼李治。

    “为善啊,你的这个孙子和曾孙,实在是太让人无语了。”

    听着李世民的吐槽,李治羞愧难当,一时间无言以对。

    李泰觉得找到机会了,立刻就开口道:

    “那可不?潼关之战,就是李隆基瞎指挥才导致的失败。”

    “现在这个邺城之战,又是李亨胡搞瞎搞,竟然不设主将,派了一个宦官来监军!”

    “若是宦官都会打仗,那天底下恐怕就没有不会打仗的人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一次的邺城之败,表面上是唐军因为大风的缘故而失败,但实际上还真是和李亨的骚操作离不开关系。

    不说让郭子仪为主帅吧,哪怕是让李光弼作为主帅,用李光弼分兵袭扰寻机歼敌的计策,那也是稳赢!

    故而,根源还是在李亨这家伙压根就不相信前线的将领上。

    李世民点了点头,叹息道:

    “君臣之间的猜忌究竟有多么坏事,在这场叛乱之中可以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若是李隆基和李亨哪怕能多对前线的将领们保留一些信任,这场战争也早就已经结束了。”

    李世民说话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李世民就没有猜疑过臣子吗?其实也是有的。

    大唐战神李靖,不就被李世民一句“药师莫非是想要成为下一个司马仲达”给吓得躲在家里,还把家里的大门和影壁都拆掉了?

    可即便如此,在李靖出征突厥、吐谷浑的时候,李世民对李靖也是全盘信任,让李靖自由发挥,从来不加以任何干涉。

    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李靖才能做到百战百胜,用胜利回报了李世民的信任。

    李世民是真的搞不懂,为什么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就做不到呢?

    李世民越想越是恼火,将目光投向李治。

    “为善,你来说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只要李治的答案不够让李世民满意,李世民就一定得狠狠地教训李治一顿,才能消除心中的怒火。

    李治额头滴下汗珠。

    李泰见状,顿时开始了冷嘲热讽。

    “哟,咱们大唐疆域最大的皇帝陛下,怎么还流汗了呢?”

    李承乾听到这里,也有些忍不住了,就怼起了李泰。

    “四弟,你别天天挤兑九弟。若是你来当这个皇帝,肯定还比不上李隆基和李亨之中任何一个呢。”

    李泰大怒,当场就和李承乾爆发了一场口水大战。

    李世民原本就很生气,听着这两个儿子的吵架更是心烦,直接拍了桌子。

    “够了,你们两个都给朕闭嘴,让为善自己来说!”

    李承乾和李泰这才停下了嘴巴,但依旧还是怒目而视。

    事到如今,反正大家也不需要装了。

    兄友弟恭?去你的吧。

    李世民再度将目光投向李治。

    经过这么一个变故之后,李世民的心中是越发恼火了。

    李治的答案一旦不满意,那可就不是简单的被训斥一通了。

    李治擦了擦汗,开口道:

    “儿臣觉得,这其实还是和李隆基以及李亨的生长环境相关。”

    “这父子两人的成长过程,实在是太缺少安全感了,父皇。”

    李世民闻言,不由一怔。

    李治说的确实也没错。

    李隆基从小就被奶奶武则天囚禁在深宫之中,直到十几岁才重见天日。

    好不容易被放出来,又亲眼见证了神龙政变,紧接着又主导了接下来的两场政变,才最终夺得大权。

    李亨虽然小的时候没被囚禁,但也亲眼目睹了几个兄弟之间对皇位的争夺。

    成为太子之后,更是被李隆基用李林甫刻意打压多年,就连心爱的妻子和侧妃都被李林甫给弄死。

    这种高压之下的成长环境,自然而然的就让这对父子养成了极其多疑的性格。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身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忠心耿耿的人,什么时候就会选择背叛!

    李治定了定神,继续开口道:

    “况且,有安禄山这个满口忠诚的臣子在眼前,谁又能确定,接下来的郭子仪、李光弼、高仙芝等人不会是下一个安禄山呢?”

    “潼关之战和邺城之战的失败,就是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心中怀疑情绪的表现所在。”

    “他们是真的很害怕会再度遭遇背叛,故而只能不择一切手段防止背叛,才会做出那些在外人看来无比奇怪的举动。”

    听完李治的话之后,大殿之中的大唐群臣,若有所思。

    李治还真没说错。

    不但没说错,甚至还把真正的原因都给说了出来,入木三分!

    李世民沉默片刻,缓缓点头。

    “你说的是对的。”

    李世民突然又叹了一口气。

    “归根结底,源头还是在朕的身上。”

    李隆基和李亨为啥没有安全感?就是因为大唐的皇位实在是太不稳固了。

    觊觎大唐皇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源头就是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想到这里,脑海之中第一次对玄武门之变生出了后悔的情绪。

    或许当年真的应该想一些别的办法来改变父皇主意,而不是直接下手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这种后悔的情绪,也只不过在李世民的脑海之中一闪而逝。

    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也过去了那么多年,就连李渊都死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李世民能够做的,也只有亡羊补牢,想一些办法,争取结束大唐后代皇帝们的这种悲剧。

    武媚娘被处死了,武周代唐也不会再发生了。

    但,这足够了吗?

    李世民觉得,还不够!

    李世民表情疲惫,看了一眼长孙无忌。

    “无忌啊,等散朝之后,你和老房、李绩几个去御书房,朕有事情和你们商量。”

    之前在李世民脑海之中一直考虑的事情,也是时候该拿出来和宰相们讨论讨论了!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哑然良久之后才开口。

    “这大唐,怎么总有一种被天谴的感觉?”

    “每次一到要平定叛乱的时候,就一定会来一场大败?”

    在场的东汉群臣,表情也是非常的微妙。

    宋弘无语道:

    “潼关之战前,臣以为这场叛乱很快就结束了。结果,这大唐把长安都丢了。”

    “收复两京之后,臣又觉得叛乱该结束了。结果,大唐竟然又一次败北。”

    “这大唐难道真如陛下所言,被诅咒了。”

    邓禹耸了耸肩膀,苦笑道:

    “被诅咒就未必,但这些大唐的皇帝们,一个个可真称不上明君啊。”

    耿弇闻言,一声冷笑。

    “李隆基和李亨这对父子,在论到打仗方面,简直给陛下提鞋都不配!”

    刘秀的战绩,神乎其神的昆阳之战,那是史书留名。

    不仅如此,刘秀在任用将领上,也是绝对的信任。

    耿弇当年在征讨山东的时候,就一次次地玩起心跳,各种行险。

    但刘秀知道之后,就一句话。

    “耿弇,当代韩信也。其用兵如此,必有缘由。”

    刘秀不但没有怀疑耿弇,还亲率大军按照耿弇的方案前往支援,最终成功平定山东。

    在这个过程中,但凡刘秀对耿弇多一份猜忌,山东之战恐怕都难以获胜。

    这就是一个明君的能力!

    故而,别看耿弇心高气傲,即便是对宰相宋弘这样的人都不假辞色。

    但唯独对刘秀这个皇帝,他是心服口服。

    刘秀听着耿弇这番话,心中自然也是颇为受用,眯起眼睛笑道:

    “李亨和李隆基的成长环境如此,朕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不过这人啊,有时候真的跳出生长环境带来的思维定势,才能打破一切,浴火重生!”

    刘秀说这番话,那是发自内心的。

    刘秀生来就是领袖吗?

    还真不是。

    刘秀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小是自家大哥刘演和二哥刘仲屁股后面的小跟班。

    长大之后王莽乱汉,刘秀也是跟在自家大哥刘演一起起兵,充当二把手。

    后来更始帝刘玄因为嫉妒刘演战功,将刘演诬陷杀害。

    刘秀面临选择,该怎么办?

    若是按照固有思维,刘秀应该立刻和更始帝决裂,给大哥报仇!

    但刘秀没有这么做。

    刘秀选择了忍辱负重,甚至在外人面前从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

    同时,还对更始帝各种大表忠心。

    最终,更始帝对刘秀放心了,让刘秀离开,去河北招兵买马发展势力。

    离开更始帝之后,刘秀迅速取得了河北各大士族的支持,最终以河北作为基地,一统天下重建大汉。

    甚至,为了和平拿下中原之地,刘秀还极为大度的“指洛水为誓”,原谅了当初诬陷和杀害大哥的主谋之一朱鲔,并将朱鲔封侯,让其得以善终。

    这也就是为何后世史家、皇帝们这么痛恨司马懿的原因。

    人家刘秀面对的可是杀兄仇人,指洛水为誓之后,都能做到承诺。

    司马懿同样指洛水为誓,回头直接杀了曹爽,篡了曹魏。

    这是人干的事?

    言归正传,若是大哥刘演死后,刘秀愤而起兵反抗更始帝刘玄的话,以当时刘秀那点势力,只能是白白送人头,死了大哥又赔上三弟。

    正是因为刘秀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定势,做出了在世人看来难以想象的行为,才最终得以活命,并创下光复汉室的大业。

    而李隆基和李亨,却没有跳出这种思维定势,一直局限在怀疑一切,一直想着扼杀所有对皇权有威胁的苗头,才最终导致了大唐在平叛战争之中的一再失败。

    刘秀想到这里,一声长叹。

    “超脱自己,才能成就大业!”

    “这金幕,确实教会了朕很多,也让朕反省了很多。”

    “真不知道,这金幕作者,究竟是一位如何神乎其神之人!”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史思明取胜之后,他分兵四路南下,直指中原各地。】

    【此时由于邺城之败,郭子仪被朝中李辅国等奸臣中伤,皇帝李亨将其撤职,勒令返回长安居家反省。】

    【中原战局,则交由李光弼负责指挥。】

    【李光弼见史思明势大,不得已只能选择撤离洛阳,将洛阳城军民护送迁入潼关。】

    画面之中,洛阳城外宽阔的官道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

    各种孩子的啼哭声,以及大人脸上无助的表情,充斥在金幕之中。

    一名妇女紧紧地抱着怀中襁褓,有些茫然地对着旁边的丈夫开口。

    “夫君,大唐究竟是怎么了?”

    “为什么洛阳,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遭遇劫难啊?”

    听着这妇女几乎是哭泣一般的发问,她的夫君也是无言以对。

    不仅仅是她的夫君,看到这一幕的历朝历代皇帝,或多或少,心中都有些触动。

    活生生的民间疾苦,扑面而来,这种最为草根,但是又最为诚挚的画面,总是最能打动人的。

    这名夫君一声叹息。

    “谁知道呢?只希望这场战乱,能够早一些平定吧。”

    【史思明虽然夺得洛阳,却只是一座空城,这对原本渴望再度劫掠一番的叛军士气造成不小打击。】

    【随后,李光弼又率领重振旗鼓的唐军主力,和史思明在河阳进行会战。】

    激烈的战斗画面再度出现。

    但这一次,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或许是因为见得太多了,反而变得有些麻木,心境不起一丝涟漪。

    只有贞观世界之中的李世民嘀咕了一句。

    “这一次,应该不会再输了吧?”

    只见李光弼各种计谋迭出,将兵力占据优势的史思明弄得灰头土脸。

    史思明暴怒之下,不断责罚麾下将领。

    叛军将领恐惧之下,接连投降大唐官军。

    最终,在双方的决战日,李光弼奇兵突袭,一举击破河阳北侧敌军。

    史思明见状,只能选择率军撤退。

    紧接着,双方又接下来永宁、莎栅等地爆发大战。

    李光弼每次都能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

    逐渐地,战场局势被李光弼彻底扭转。

    看着逐渐好起来的战局,唐初世界之中的气氛,又一次的活跃了起来。

    裴寂笑呵呵地开口。

    “事实证明,大唐朝廷方面的名将和士气从来都是不缺少的。”

    “只要没有人瞎指挥,咱们大唐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听着裴寂的话,不少人都觉得很有道理。

    但就在他们想要开口的时候,话到嘴边,突然一个个表情都变得古怪,闭上嘴巴。

    李渊的表情也是极其的微妙,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

    “老裴啊,你别说了,朕现在可能有点……呃,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总之,只要朝廷这边的战局一变好,朕就觉得又要有一场大败来了!”

    裴寂哑然片刻,开口道:

    “这,都已经两次了,总不至于还有第三次吧?”

    【接连的胜利,让大唐朝廷之中的乐观气氛又一次高涨。】

    【此时作为监军的宦官鱼朝恩听信传言,认为叛军将士在长久的失败后思乡心切,一定不会死守洛阳,便接连上书给皇帝李亨,怂恿李亨和史思明决战。】

    【李亨派人询问李光弼的意见,李光弼非常清醒,答复道:“叛军遭遇的多是小败,士气尚未完全溃散,此时出兵决战恐怕对大唐不利,不可轻敌冒进。】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看到这一幕,脸皮顿时一紧,失声道:

    “完了完了!”

    群臣也是面面相觑。

    李绩忍不住开口道:

    “这都第三次了,不可能吧?”

    李世民扶额叹息。

    “谁知道这个弱智李亨到底会做出什么事情!”

    贞观群臣提心吊胆,看着金幕。

    【李亨确实是吸取了一些教训,又派人去征求李光弼副将仆固怀恩的意见。】

    【仆固怀恩早就想取代李光弼,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便坚决支持出兵决战,希望能以此让李亨撤掉李光弼,任命仆固怀恩为主将。】

    【李亨见监军太监和副将都觉得可战,就派出十几波使者不停催促李光弼出战。】

    画面一转,李光弼率领浩浩荡荡的唐军,抵达了洛阳城外。

    这位大唐主帅的脸上明显是无奈的表情,叮嘱麾下众将。

    “发现任何情况不对都不能冒进,知道了吗?”

    众将齐声应是,只有仆固怀恩在一旁不以为然。

    【李光弼下令在险要之地布阵,结果仆固怀恩公然抗命,在洛阳城外平原地区扎营布阵。】

    【史思明下令在城郊丢弃大量财物,制造出叛军弃城而逃的假象,仆固怀恩见状立刻出击。】

    画面之中,仆固怀恩所部的唐军士兵见到树林内外都是财物之后顿时大喜,纷纷上去哄抢,原本井然有序的阵型顿时变得一片混乱。

    甚至还有不少人因为抢夺财物的缘故而对自己人大打出手。

    就在此时,北邙山之中,突然杀出了大量叛军。

    正忙于抢夺财物的仆固怀恩所部顿时大乱,瞬间就被杀得溃败。

    李光弼见状大惊,竭力想要组织阵型。

    不曾想,刚刚组织好的阵型,直接就被仆固怀恩所部的溃兵给冲散到了。

    史思明带着叛军趁势掩杀过来,唐军顿时大败。

    【这场失败让唐军损失了近万精锐,李光弼和仆固怀恩只能撤退到闻喜,对洛阳至关重要的河阳三城和陕州东部又一次落入叛军掌控之中。】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这一次都不震惊了。

    秦始皇有些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虽然是华夏朝廷失败,但是朕现在怎么还有点想笑了呢?”

    扶苏:“……”

    大秦群臣:“……”

    此刻的大秦君臣,心中都充满了无以伦比的荒谬。

    终于,扶苏忍不住开口道:

    “这该不会是金幕作者故意编出来的故事吧?”

    不少大秦臣子也是连连附和。

    “太扯了!”

    “都已经犯过两次错误了,怎么还能有第三次呢?”

    秦始皇瞪了扶苏一眼。

    “胡说八道什么?金幕之中可是有大唐之后其他朝代的皇帝在观看的。”

    “若是金幕作者当真乱编,那个大嘴巴赵匡胤早就跳出来了!”

    话音刚落,金幕之中就飘过一条弹幕。

    【宋太祖赵匡胤:历朝历代的皇帝同仁们都看到了吧?这些大唐的皇帝,那是出了名的脏,而且脑子还不好,哈哈哈!】

    秦始皇看着弹幕默然片刻,对扶苏道:

    “你看,赵匡胤证明了金幕作者是对的。”

    扶苏:“……”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一脸心累的表情,重重地靠在龙椅椅背上,一句话都不想说。

    在场的唐初群臣也是死一般的寂静。

    直到一声禀报打破了这种寂静。

    “陛下,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凯旋归来,正在大殿之外候见!”

    李渊有气无力地一抬手。

    “宣他们进来吧。”

    很快,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就喜气洋洋地走了进来。

    “父皇,儿臣幸不辱命!”

    两兄弟这一次可是击败突厥,拿下漠南草原,取得了一场空前大胜。

    故而他们分外的喜悦。

    李渊嗯了一声,勉强扯出一丝笑容。

    “好,不错,你们都辛苦了。”

    群臣也是意兴阑珊地开口。

    “太子殿下威武。”

    “秦王殿下英明。”

    李建成和李世民见状,也察觉到了不对。

    李建成忍不住道:

    “父皇,难道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渊苦笑一声,有气无力地指了指金幕,对着李世民道:

    “世民啊,来看看你的曾孙和玄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好事吧!”

    ……

    贞观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直接笑出了声。

    “好好好,又来是吧?”

    “两次了都不长记性,还要再输第三次是吧?”

    李世民的笑声异常爽朗,传遍整座大殿,让群臣都不由面面相觑。

    陛下这是啥情况?

    最熟悉李世民性情的长孙无忌心中一紧,大感不妙。

    完了,陛下的心态这是崩了呀!

    还没等长孙无忌想好对策,李世民突然收敛了笑意。

    砰一声,沉重的御案竟被李世民一脚踢倒在了地上,上面的诸多物品哗啦啦掉了一地。

    李世民愤怒欲狂,破口大骂。

    “这个李隆基和李亨,简直就是朕平生所见,最他娘白痴的一对父子!”

    大唐群臣闻言,都是一脸古怪的表情。

    好吧,祖宗骂后代,也没啥毛病就是了。

    李治身体一抖,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钻进去。

    此刻李治的脑海之中就一个念头。

    “父皇,别看我,别看我。”

    李世民的视线落在了李治身上。

    李治身体瞬间僵硬,动弹不得。

    李世民淡淡道:

    “治儿,你教育后代的能力,的确是有待提高啊。”

    “怎么,你满脑子就只有怎么纳朕不要的才人,连子女的教育都顾不上了?”

    李治的汗水哗啦一下就淌了下来。

    他很想跪地大喊一声,父皇,儿臣是冤枉的。

    但考虑到金幕视频之中播放过的内容,李治非常明智地放弃了这种嘴硬的行为。

    “儿臣知错了,还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闻言,突然有些说不出话。

    责罚,责罚啥?

    严格来说,李隆基和李亨的行为,还真不是李治的问题。

    从视频来看,李隆基出生时,李治应该已经死了(不然李隆基也不会从小就被囚禁)。

    李世民默然半晌,叹了一口气。

    “天家无亲情啊。”

    这位大唐皇帝,突然明白真正的原因了。

    亲情!

    这些大唐的皇族们,对自己流淌着同样血脉的亲人们,压根就没有什么情感。

    李世民如此,李治如此,李旦、李隆基乃至李亨,也同样如此。

    别的朝代,或许还会虚情假意的装一下。

    但大唐嘛,都玄武门之变了,老祖宗都不装了,咱们后代装什么?

    李世民突然感觉到了迷茫。

    难道说,三个儿子之中,无论选择哪一个,都避免不了这种结局吗?

    这位贞观大帝,在几十年的人生之中,极为罕见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李治突然想起什么,干笑一声道:

    “父皇也不必如此悲观,大唐国运应该还不至于就在李隆基和李亨身上断绝,之前几次惨败,不也被救回来了么?”

    李世民顿时又火了,怒气冲冲地开口。

    “你这是什么混账理论!”

    “难道说大唐只能先败后胜不成!”

    李治这下是彻底不敢说话了。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围攻洛阳的失败,虽然给大唐朝廷方面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但由于只阵亡了一万不到,对唐廷实力的削减是有限的。】

    【史思明在洛阳解围之后信心大震,分兵两路,北路以其子史朝义作为主将进攻陕城,南路以史思明亲自领兵进攻潼关。】

    【不曾想,史朝义所率领的北路大军被李光弼命卫伯玉阻击,史朝义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守永宁。】

    【史思明勃然大怒,将史朝义痛骂一番,甚至威胁要杀掉史朝义等部将。】

    贞观世界之中,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李世民听到这里,脸上表情突然变得无比古怪,喃喃自语。

    “这剧情,怎么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贞观群臣的表情也开始变得古怪起来。

    长孙无忌忍不住道:

    “安禄山被安庆绪干掉之前,好像也是差不多的描述?”

    魏征干咳一声,道:

    “安禄山是宠爱小儿子责骂大儿子,最终被大儿子安庆绪干掉。”

    “这史思明,该不会也有一个受宠的小儿子吧。”

    画面一转,史朝义和两名部将骆悦、蔡文景忧心忡忡地商议。

    史朝义一脸忧愁。

    “父皇说等拿下陕州就要斩了你我头颅,这该如何是好?”

    骆悦忍不住道:

    “殿下,如今陛下明显已经想要杀掉我等,我等可不能坐以待毙,不如效仿安庆绪,共举大事!”

    史朝义大吃一惊,良久没有开口。

    蔡文景和骆悦两人苦劝良久,见史朝义始终不开口,只能无奈道:

    “殿下若是不愿意共举大事,我等为了保命只能投降大唐朝廷,不能再侍奉您了。”

    史朝义闻言,终于咬牙下定决心。

    “罢了罢了,父皇向来就疼爱史朝清那个最小的崽子,对我从来都非打即骂。”

    “既然他都要杀我了,我还哪里顾得上父子君臣的规矩呢?”

    “今晚就动手吧!”

    【史朝义作为史思明的长子,性情温和,平日里在叛军之中极得君心。】

    【他非常轻易地说动了负责贴身护卫史思明的曹将军,骆悦等人在曹将军的配合下,当晚率领三百亲卫进入史思明驻跸的路桥驿,擒获史思明。】

    【随后,史思明被押送到了柳泉驿,并在此地被诛杀。】

    看到这里,贞观世界之中,大唐君臣目瞪口呆。

    李世民不敢置信地开口。

    “这叛军,也要重复?”

    李绩的下巴都要掉在地上了。

    “安禄山是被儿子杀死的,史思明居然也是被儿子杀死的?”

    长孙无忌哭笑不得地开口。

    “朝廷这边是皇帝没事就催着主帅出战,叛军这边是儿子没事就把老爹杀了,这还真是……”

    李世民又是好笑又是无语地揉了揉太阳穴,发出一声感慨。

    “这还真他娘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啊。”

    但不管怎么说,伴随着史思明的死,大殿之中的气氛总算是又一次好起来了。

    【史思明死后,叛军内部立刻爆发了内讧。】

    【经历几个月的内讧后,史朝义总算掌控了大局,但此刻的叛军元气大伤,面对卷土重来的李光弼所率唐军,已然无法抵挡。】

    【史朝义不得不率兵撤出洛阳,一路朝着北方撤退。】

    【李光弼紧追不舍,一路上不停击败史朝义。】

    【眼见大势已去,原本负责镇守范阳的叛军将领李怀仙等人先后投降朝廷。】

    【最终,众叛亲离的史朝义在李怀仙逼迫下,于平洲温泉栅树林之中自尽。】

    【至此,持续了整整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落下了帷幕。】

    安史之乱八年全过程图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唐初和贞观两个不同的大唐世界线之中,出现了长久沉默。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终于结束了。”

    大殿之中的群臣也都长出了一口气。

    这部安史之乱的盘点,一路看下来,那是究极揪心啊。

    一想到自家孙辈和曾孙辈可能会遭遇这种战乱,在场的人没有一个受得了。

    八年,整整八年!

    人生能有几个八年?

    这种大规模的战乱之中,谁又能保证一定活得到这八年的最后?

    裴寂感慨道:

    “这安史之乱,再三反复,造成的伤害,恐怕不亚于咱们经历的隋末了。”

    金幕之中,也适时浮现出一行行字幕。

    【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大唐造成了深重的浩劫。】

    【天宝时期的人口极盛期曾经超过5500万人,但八年战乱过后重新统计人口,只能统计到1690万人,只有天宝年间的三成。】

    【大唐人口减少,疆域同样也随之严重缩水。】

    【为了平叛,大唐将安西都护府、陇右节度使等地的精锐尽数抽调到中原,也给了死敌吐蕃绝佳机会。】

    【原本在天宝年间,李隆基治下的大唐从东、西两面对吐蕃形成了夹击之势,让吐蕃国势极为危急。】

    天宝年间大唐两路压迫吐蕃方向示意图

    【在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的指挥下,许多大唐高层都认为,少则两年多则五年,吐蕃必然会被大唐灭亡!】

    【但安史之乱的爆发打断了这一切,吐蕃不但瞬间起死回生,更出兵攻占了陇右河西,切断了大唐和西域的联系。】

    【吐蕃成为了安史之乱的最大受益者,这个原本即将在大唐攻势下崩溃的高原帝国狠狠地吸了一大波大唐的血,得以续命数十年。】

    【不仅如此,在东北方向原本臣服大唐的诸多异族,如契丹、奚、靺鞨等也纷纷自立。大唐和辽东之间的联系又一次被切断,半岛上的藩属国新罗也不再对大唐唯命是从。】

    安史之乱结束当年的大唐疆域

    看到这幅疆域图,历朝历代的皇帝不由动容。

    无他,这两幅疆域图之间的差别,是真的太大了。

    秦始皇忍不住道:

    “天宝极盛期这张图,真的能看出吐蕃已经左支右绌,随时都可能会被大唐进军腹地了。”

    “没想到啊,一场安史之乱,竟然能让局势逆转至此。”

    扶苏也是不由感慨。

    “河西之地被切断,加之大唐人口衰落至此,恐怕将来整个西域都要归吐蕃所有了。”

    “话说,大唐因为安史之乱丢掉的疆域,估计都能和咱们大秦相当了吧?”

    秦始皇闻言,目光一皱,看了一眼扶苏。

    “嗯?你刚刚说什么?”

    扶苏心中一凛,求生本能瞬间激发到极致,忙道:

    “儿臣说,大秦既然已经征服了漠南,下一步也应该发兵河西,打通西域之路了!”

    “再怎么样,也不能比大唐差嘛!父皇您说呢?”

    秦始皇哼了一声。

    “算你小子识相!”

    “蒙恬,王离,尔等做好发兵河西走廊,征服西域的准备了吗?”

    蒙恬王离闻言大喜过望,齐声开口。

    “臣等早就准备好了!”

    大宋世界之中,赵匡胤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们看这个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它的疆域不就和朕的大宋一样嘛!”

    “哼哼,也不过如此。”

    群臣听了,都有些汗颜。

    陛下,人家大唐衰落到这种地步,都能和咱们大宋鼎盛期相当。

    这还没算上大唐在西域那边的飞地呢。

    您也是好意思比啊。

    赵匡胤哼了一声,沉声开口。

    “不对,朕也有朝鲜半岛,朕控制的疆域比大唐实际控制的还大呢,哈哈哈。”

    群臣:“……”

    好吧,陛下您开心就好。

    毕竟是开国皇帝嘛,这点小小的虚荣心,就满足他吧。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突然皱眉。

    “李隆基和李亨这两个小子呢?”

    群臣闻言,也是顿时集中起注意力。

    对啊,这两人的命运还没交代呢。

    【在安史之乱的第七年,皇帝李亨病重,驾崩于长安。】

    【李亨当了多年太子,因安史之乱而继位,但由于他在邺城之战、第二次洛阳之战中的昏庸操作,导致他最终没有活着看到这一次的叛乱被平定。】

    【值得一提的是,李亨死后,他的皇后张氏意图发动政变废黜太子李豫,但李豫在李辅国和程元振等人的帮助下粉碎了这次叛乱,得以顺利继承皇位。】

    李世民看到这里,又是一阵心累。

    “这些大唐的皇后都疯了吗?什么韦皇后张皇后,一个个动不动就想要搞政变,想当武则天第二?”

    “还不如杨玉环呢,她最起码不会想着搞事!”

    长孙无忌干咳一声,道:

    “陛下,杨玉环若是当了皇后,又有杨国忠这种哥哥在,没有安史之乱的爆发,估计她也会在李隆基死后搞事的。”

    李世民:“……”

    咱们大唐的后代皇帝们都有毒吧?

    一个个选的都是什么狗屁皇后?

    就不能选一个和朕的观音奴一样,贤良淑德的皇后吗?

    哦,观音奴当年好像也提着宝剑上了玄武门……

    不过那也是为了朕的江山社稷嘛!

    和这些只知道搞政变的妖艳贱货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也在安史之乱的第七年,皇帝李亨病逝之前的几个月,太上皇李隆基病重,驾崩于长安。】

    【李隆基的一生,前半生堪称辉煌无比,重建了一个极度强盛的大唐,还继承了大唐自贞观以来的努力,将大唐死敌吐蕃逼到奄奄一息的地步。】

    【但他的后半生,由于沉迷美色疑心过重,任用了李林甫和杨国忠两任奸相,打压了太子李亨以及王忠嗣等一大批能臣,又在潼关之战中昏招迭出,最终导致大唐的衰落。】

    【真可谓兴也李隆基,衰也李隆基。】

    【在盘点过的诸位败家子之中,李隆基无疑是最特殊的一位。】

    【他是明君,也是昏君。他治下的盛世是大唐前所未有的,但他对大唐造成的打击也同样是无人可及。】

    【自李隆基之后,大唐国势倾颓,节度使割据地方,中央又有宦官乱政,最后伴随着黄巢大起义的爆发,彻底敲响了大唐王朝的丧钟。】

    【李隆基的功过,留待诸位帝王评价,也请历朝历代的帝王们引以为鉴。】

    【本期盘点视频《唐玄宗李隆基篇》(又名《安史之乱篇》),至此结束。】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心情都有些复杂。

    相较于之前的盘点视频而言,大唐盛世,无疑是最让人难忘的。

    大唐的兵威,同样深深刻在历朝历代皇帝的脑海之中。

    香积寺之战,更是让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震惊不已,自愧不如!

    目睹这样一个华夏王朝的兴起和衰落,任何人的心情都极为复杂。

    唐初世界之中,李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面前的李建成和李世民。

    “建成,世民啊。”

    “你们两兄弟之间,一直以来都为了太子之位明争暗斗,朕很清楚。”

    “今天,也是时候给你们这场争斗一个结果了。”